“同態加密”技術:云計算數據的安全保護傘
發布時間:
2017-12-27
來源:
云計算促進了全球數據共享,但也引發了人們對隱私安全的擔憂。幸運的是,隨著技術的進步,云計算引入“同態加密”技術,該技術提供了一種對加密數據進行處理的功能,提高了數據的安全隱私保護。
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,顛覆性的技術往往釋放出人類更深層次的潛能。德國活版印刷發明者Gutenberg,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以及“互聯網之父”Berners-Lee都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。
當今世界正在迎接另一項重大的突破——云計算,促進了全球數據共享,但也引發了人們對隱私安全的擔憂。幸運的是,隨著技術的進步,云計算引入“同態加密”技術,該技術提供了一種對加密數據進行處理的功能,即加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,無需密鑰進行解密就能對加密數據進行處理,而且處理過程不會泄露任何原始內容,同時,擁有密鑰的用戶解密后可以得到處理后的結果。
美國前國家安全局高級研究員Ellison Anne Williams說:“同態加密是加密領域的圣杯。”Ellison同時也是ENVEIL公司的創始人兼CEO,該公司基于同態加密技術,使企業在不透露交互內容、原始數據的情況下對數據進行處理,將加密系統引入商業化應用。而云計算的爆炸性增長也加速其商業應用的進程,其中Amazon EC2(亞馬遜彈性計算云)、Google Cloud以及Microsoft Azure是數字商業中云存儲和云服務的主要提供者。
公司通常會對其存儲的數據進行加密,并確保只將加密的數據傳輸到云存儲設備。但是如果想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再次操作,都必須對其解密。這為網絡中潛伏的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機,竊取解密后的數據。那些網絡潛在入侵者很清楚暴露解密數據是云計算的“致命弱點”,并垂涎欲滴地想利用這一漏洞。但同態加密技術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,使用戶無需對加密數據進行提前解密就可以執行計算。
同時,同態加密技術也可以在原有基礎上使用區塊鏈技術,兩者結合達到一種完美的平衡,且不會對區塊鏈屬性造成任何重大的改變。在公有區塊鏈上,所有的技術將會進行加密,不僅提供了隱私保護,也同樣允許隨時訪問公用區塊鏈上的加密數據。
同態加密技術可以追溯到2008年,IBM的研究人員Gentry發明了一種無需在解密數據的情況下對數據進行數學運算的方法,這也是同態加密的首個應用案例。然而,要想完成Gentry設想的基本原型工作需要龐大的計算能力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們逐漸優化同態加密技術的處理能力。
2016年,微軟研究人員打破了同態加密速度的障礙。微軟的首席研究經理Kristin Lauter說:“該項研究結果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,可以用于醫療或財務的專用設備上,但要想加速其應用,仍然還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。”最近,在華盛頓的比林頓網絡安全峰會上,政府情報高級研究項目活動(IARPA)的負責人Jason Matheny表示,“數學魔術”技術可以達到同態加密技術的處理效果,因此IARPA正在開發基于同態加密技術的數據查詢系統。
同態加密技術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。在案件調查過程中,警察可以搜索嫌煩的行程、財務記錄,以及調查通訊和郵件記錄,且不會暴露嫌煩的數據。醫學研究人員可以根據數百萬患者的記錄,來識別基于人口結構和地理位置的疾病趨勢。政府和商業機構能夠很好地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。毫無疑問,同態加密將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更多領域,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云計算,數據共享
|
相關資訊